民主党派两会提案聚焦资源环境“新四样”: 着手制定“海十条” 大湾区蓝天保卫战先治理航空港(图)

本报记者危昱萍北京报道

两会前瞻·提案议案

粤港澳大湾区空港密集且负荷大,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对PM2.5和臭氧污染生成具有重要影响。若空港大气污染得以改善,无疑将直接改善该区域的空气质量,而这部分恰恰是大湾区大气治理的薄弱环节。

全国两会时间临近。资源环境历来是全国两会上民主党派关注的热点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了致公党、民盟、农工党、民进、民建、民革等民主党派主要提案发现,约200份提案中,27份为资源环境类提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发现,今年资源环境类提案中,除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老三件”,还涌现出不少新话题,这其中,海洋环境保护、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受关注最多。

例如农工党中央《关于制定和实施的提案》,首次提出着手制定“海十条”,并设计了计划框架。

民进中央则聚焦珠三角蓝天保卫战,就粤港澳大湾区空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多条建议。

此外,致公党中央还拟做《加强国家公园建设》的书面发言;民革中央拟提交的7份大会发言中有2份为资源环境类,分别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共建机制,提升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完善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

梳理这些提案发现,民主党派今年关注的资源环境类话题,紧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除了关注新领域、新对象,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抓手、新机制。

“海十条”:气、水、土之后的新纲领

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是民主党派资源环境类提案的“老三样”,今年海洋成为他们关注的“新四样”。

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为国民提供丰富的海产品、海洋旅游资源的同时,亦在遭受生态破坏。

《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7年一年四季,都有10%以上的近岸海域劣于四类海水水质,辽东湾、渤海湾、江苏沿岸、长江口等近岸区域严重污染,44个百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大中型海湾中,20个海湾一年四季均出现劣四类海水水质。

2018年机构改革,海洋环境保护职能划归环境部,国家海洋局相关司局转为环境部海洋司。

一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总站原先就有海洋环境监测网,加上国家海洋局管理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于去年底转隶环境部,海洋环境监测二家合一。

农工党中央提案认为,上述改革为系统解决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建立了基础。为此,建议借鉴以往经验,着手制定《国家碧海保护行动计划》,即“海十条”。这无疑是效仿“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制定的海洋污染防治“十条”。农工党中央宣传联系人向记者表示,这份提案是基于调研情况形成的。

农工党中央提案还为“海十条”搭建了框架:严格陆海衔接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建立咸淡水相衔接的水质标准评价体系,强化陆海污染联防联控,实施流域海域相统筹的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海洋倾废监督管理,严格防范突发海洋生态环境风险,推进滨海湿地修复,实施蓝色海湾综合治理,加强海岸带的保护和修复,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体系。

民建中央《关于统筹陆海规划推进海岸带综合治理和发展的提案》,亦是实地调研后的成果。

据悉,民建中央成立专题调研组,就该问题赴福建省厦门市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与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在掌握了翔实素材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成果,提出此提案。

民建中央提案认为,我国海岸带治理,传统重陆轻海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根深蒂固;海岸带开发处于低效无序状态,近海与流域污染日趋严重。

为此建议转变观念,以海定陆,构建陆海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例如,把海洋生态红线、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功能区划等纳入“多规合一”的内容。

实施“湾长制”,促进“陆海统筹”与“河海联动”。理顺海湾环境管理运行机制,制定海湾环境管理任务清单。以整个海岸带区域的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整合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和海域水环境管理体制,探索“河长制”和“湾长制”的对接机制。

保护长江:治理倾倒废物和小水电

2019年生态环境部重点工作的第一项,就是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民主党派就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的资源环境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长江经济带是今年资源环境类提案关注最多的对象,有5份提案与此相关,内容涉及固体废物跨区域转移处置和监管、环境监测、长江保护法、小水电等。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地区发生了多起固废跨省非法转移和倾倒长江沿岸事件。例如2017年“10·12”跨省倾倒固废污染长江环境案,警方查明犯罪嫌疑人利用长江水道,将发达地区的危险废物非法运输至欠发达地区倾倒,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该案12人被判刑。

农工党中央《关于提升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跨区域转移处置和监管能力的提案》指出,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固废处置能力仍不匹配、固废跨省转移审批仍待优化、固废跨省处置仍存黑色产业链、跨区域协同监管合力仍待增强。

农工党中央提案建议,加快统筹处置能力建设,运用“互联网+审批”逐步实现固废跨省转移审批“网上跑”。各省、区、市摸清区域内产废底数,制定跨省废物转移种类、消纳处置能力及负面清单。

在监管层,建议国税、市场监管、银保监、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开展“资金流”监管方式调查,出台相关法规,防止产废和处置单位违法处置。

民进中央和民革中央提案都关注到长江小水电问题。去年6月,审计署《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披露了小水电过度开发问题:截至2017年底,10个省累计建成小水电2.41万座,最小间隔仅100米;过度开发致使333条河流出现不同程度断流,断流河段总长度超过1017公里。

民进中央《关于协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小水电长效环境管理的提案》认为,问题在于政出多门、信息分享缺乏、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该提案支招:建立信息共享数据,明确电站投资者或运营方实时提供电站运行和环境保护管理信息数据的责任和义务;借鉴美国等国家的水电再注册制度,建立适合我国的水电再注册制度。

民革中央《关于分类施策开展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整顿,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提案》则建议,强化规划引领,严控新上小水电项目。

空港大气质量:大湾区蓝天保卫战抓手

除了长江经济带,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国家重大战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日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防护屏障,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粤港澳大湾区涵盖的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最为明显的区域之一。特别是空气质量,是我国少有的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区域。

但若与其他的国际级湾区比较,粤港澳大湾区的空气质量仍有一定差距。

民进中央《关于打赢珠三角蓝天保卫战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空港建设的提案》给出了一个药方:治理大湾区空港大气污染。

提案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空港密集且负荷大,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对PM2.5和臭氧污染生成具有重要影响。若空港大气污染得以改善,无疑将直接改善该区域的空气质量,而这部分恰恰是大湾区大气治理的薄弱环节。

因此,提案建议开展空港大气污染物排放与空气质量改善的关联研究,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排放和监管指引,组织制定总量减排计划和管控措施,对大湾区空港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评估。

(编辑:王峰)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jinrong/6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