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进入百强 弘阳地产就着急上市了【图】

  2007年春天,香港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上,小制作电影《我要成名》囊括四项提名,颇有黑马之姿。内容如同片名一般,直白而真诚。

  11年后,也是春天,福建商人曾焕沙一手创立的弘阳地产,向港交所递交了申请上市的材料,曾焕沙这一行动的背后只为释放一个宣言:我要上市。

  根据克而瑞统计,2017年弘阳集团以178.1亿元的流量金额排名行业第95位,这也是弘阳首次跻身百强行列。

  如果不出意外,数月之后,香港资本市场或将迎来这张新面孔,届时这也是本年度继正荣之后,第二家以IPO形式登陆港股的内地房企。

  加速冲刺

  此前这家偏居金陵城的房企并无太大的知名度,2017年底犹如坐上了快车道一般,从初露锋芒到申请上市,弘阳跑出了可圈可点的冲刺速度。

  除了广招贤才,其在组织架构方面也进行了重大调整,除南京总部外,还相继成立了上海、香港总部,不同的总部在现阶段将承担起不一样的角色。伴随着规模诉求的愈发明显,是曾焕沙褪去温和后的野心展露,以及这份野心之下的焦虑。

  不同于闽系房企大多起步于福建,曾焕沙的发家之地在南京。

  1995年,28岁的曾焕沙离开海南,怀揣500万元回到南京。因为此前在海南积攒的瓷砖等建材批发经验,初到南京的曾焕沙将掘金途径选为装饰城,自此,南京浦口区的红太阳(000525)装饰城开业,成为当地人气颇旺的装饰建筑材料批发零售基地。

  1999年,曾焕沙的地产版图开始布局,同年,作为住宅开发平台的南京红太阳正式成立。

  2000年,弘阳的首个地产项目旭日华庭开工。

  2006年,弘阳的地产业务扩展到商业地产领域。

  随后,弘阳地产扎根南京,辐射苏皖,张弛有度地发展着。

  节奏在2017年底发生变化。

  为了冲刺上市以及在2020年达成千亿规模,弘阳一气呵成在地产圈掀起了一轮空前的 “挖人大战”,10位来自旭辉、泰禾、新城等新“千亿”房企的高管携手空降弘阳。

  这一轮“挖人大战”始于2017年11月,旭辉集团前副总裁兼首席人力资源官张良率先加入弘阳,出任弘阳集团执行总裁。

  今年3月1日,这一节奏发展到了高潮,弘阳高调举行了一场9位高管集体入职的仪式,市场争相打听弘阳为何方神圣,广纳贤才一时风头无俩。

  这些空降弘阳的高管们,其背景中的相似之处为皆来自“新千亿”房企,这些房企近年来高速增长,成功实现百亿到千亿的飞跃。显而易见,弘阳想复制这些房企新势力的成长路径。如同碧桂园高管转战阳光城后,复制碧桂园模式一般。

  “亚健康” 体质

  然而,透过招股说明书我们发现弘阳地产的体质依然存在着部分“亚健康”问题。

  数据显示,弘阳地产的营收增长并不稳定。其2015年-2017年的收入分别为53.77亿元、87.75亿元、61.4亿元,呈现抛物线式的发展轨迹。

  虽然弘阳地产2016年营收大幅增长,但并不增利,出现营收大幅上涨,净利润却下降明显的情况。

  根据招股说明书,弘阳地产2015年-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3.29亿元、9.31亿元、11.95亿元,营收最高的2016年,净利润反而为三年最低,仅9.31亿元,较2015年下降了29.95%。

  为何弘阳地产在2016年营收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其净利润却大幅下降?

  记者查询招股说明书发现,其净利润大幅下降,可能与其毛利率大幅下降有所关联。

  招股说明书显示,弘阳地产2015年-2017年的毛利率分别为41.9%、29.1%、40.6%,其中弘阳地产2016年的毛利率较2015年下降了12.8个百分点。

  此外,弘阳地产2015年-2017年的股本回报率也呈现持续下降的现象,分别为28%、16.5%、14.7%,净利率分别为24.71%、10.61%、19.47%。

  与此同时,弘阳地产高负债下的财务风险也值得关注。

  2015年-2017年弘阳地产的资本负债率为119.4%、136%、137.5%,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其中2016年的资本负债率较2015年上升了16.6个百分点。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其资本负债率持续走高,与负债的上升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0日,弘阳地产一年内到期的贷款占未偿还债务总额的39.9%,两年内到期的贷款占未偿还债务总额的60.1%,大量未偿还债务集中在近两年中,短期还款压力大对于试图大举扩张,走向全国的弘阳无疑束缚了很多可能性。

  一位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情况下,资本负债率与企业的借款、股权投资有关,资本负债率高意味着资本主要是借钱来的,然而借钱就要付利息,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成本较高,财务杠杆较大,增加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当前,时值银根收紧、去杠杆的背景下,高杠杆房企天花板近乎肉眼可见。

  此外,现金为王的地产行业,弘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持续下降。2015年-2017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3.9亿元、8.91亿元、-34.98亿元。2016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2015年下降了62.72%,2017年较2016年下降了492.59%。

  与此同时,弘阳地产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相比,其比值分别为1.8、0.96、-2.93,呈现持续下降的现象,特别是2017年,其比值已经呈现负数。

  上述会计师向记者表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比值越大,那么企业的盈利质量越好,反之越差。

  对于背负较高负债的弘阳而言,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最大的诱惑或是相对低利率的融资渠道。

  记者据此联系弘阳方面,其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现处于上市静默期,监管局有规定不能做任何采访报道。”

  (国际金融报记者 孙婉秋 邓皓天)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zhengquan/6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