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数产品假期内收益下滑 货基发展前景堪忧(组图)

  假期股债休市,而货基收益“不打烊”。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中,不少投资者将闲置资金放在货币基金里,“躺着也能赚钱”。

  但与假期红火的氛围不同的是,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下降,下降产品数超过五成。业内人士表示,这与假期内没有债券交易的资本利得有关。

  半数产品收益率走低

  逾半数的货币基金产品在假期内7日年化收益率下降。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截至2月10日,春节期间公布7日年化收益率的48只货币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中,有26只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占已公布收益率产品的54.17%。

  部分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更是下降明显。以接入财付通的富国富钱包货币基金为例,2月4日,其7日年化收益率为4.047%,2月10日降至2.793%。同期,新沃通宝A/B类份额7日年化收益率分别从3.737%、3.987%降至2.701%和2.948%,在近一周收益率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

  有分析人士认为,货币基金在春节期间收益率下降,与其收益算法相关。假期内债券市场休市,货币基金仅获得利息收益,而没有债券交易的资本利得。

  总体来看,去年部分货基的收益率跌破“3”,并且持续在低位徘徊,年底出现“翘尾效应”,短期收益率上升。

  货币基金规模缩水

  在收益率下降的同时,货币基金规模也出现缩水。

  货币基金在近几年经历了大起大落。此前,货币基金规模的急速膨胀引起了监管层的担忧,对于分级产品、货币基金,监管的大方向仍然是去杠杆,防范系统性风险。资管新规和流动性新规都是延续这种监管思路。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监管层不仅要提前防范系统性风险,同时引导公募基金行业朝着净值型产品的方向发展。

  2017年货币基金规模增速开始下降,并且被剔除出年末公募基金规模排名。2018年新发产品挂零,采用摊余成本法的货基产品审批停滞,而具有浮动市值属性的市值化货基审批慢。尤其是在2018年第四季度,货币基金规模首次出现下降。

  货币基金规模走低是不争的事实。截至2018年12月末,135家机构管理的公募资产合计约为13.03万亿元,环比2018年11月末减少4.23%。其中,货币基金规模环比下降约6383亿元。

  未来吸引力减弱

  随着基金公司年底利用货币基金冲规模被叫停,具有类货基属性的短期理财基金和短债基金也陆续走红。但是监管层不愿意看到以摊余成本法计价的产品大规模存在,因此短期理财基金于2018年末也退出规模排名。

  即便如此,货币基金仍然面临很多竞争对手。随着资管新规出炉,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获准成立,去年浦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规模进行人事招聘,为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储备人才。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会发挥自身资金和渠道优势,优先重点推出固收产品、类货币基金产品,并且银行系的类货基产品在收益上将更具优势。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报告认为,当前货币基金收益率吸引力减弱,理财等产品对货基的分流或更加明显。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以后,预计将对货基形成更明显的冲击。

  对于基金未来发展,北京一家公募基金相关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并不看好,“一些基金公司对货币基金的推销力度也在下降”。

  (国际金融报见习记者刘超凤)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jijin/6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