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踏空者”:量化对冲基金纷纷跑输同业 策略使然还是投资有失(组图)

  如火如荼的A股市场却有一类“踏空者”——当股票多头基金瞬间爆发时,量化对冲策略的产品却与行情“绝缘”。

  据朝阳永续,截至2月22日,总计有310只市场中性策略私募基金处于运作期,仅有13只基金年内收益超10%,130只基金年内收益徘徊在1-3%之间,明显跑输多个股指。

  除了绝对的量化对冲基金外,采用量化手段增强投资的指数增强基金也整体表现不佳,这个趋势引人关注。

  Alpha策略失色

  市场中性是量化基金的重要策略之一,亦称Alpha策略,今年以来最式微的似乎也是这个策略。

  秉承Alpha策略的基金经理通过构建基本面量化或量价选股模型,以追求超额收益。若超额收益大于A股股指期货基差,就代表超额收益大于对冲端成本,基金就能够获取收益。

  这轮火爆行情中,为何部分量化对冲基金捉不住Alpha?

  市场中性策略=类固收?

  通常来讲,市场中性对冲产品分为两大类:采用基本面量化选股,或通过价量因子选股。

  前者通过财务指标等基本面因素,“立体”地筛选优质上市公司,通过多个因子组合构建选股模型;后者更注重股票交易技术层面,通过股价和成交量信息追求Alpha,比如通过高频交易反向操作,挣投资者冲动交易、过度交易的钱,即赚取未来股价回归价值中枢的收益。

  如下图所示,本文选取了一家头部量化私募在去年5月发行的产品,以此作为案例说明。这是一个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产品,截至2月22日最新净值为1.0368,今年年内收益为0.42%。

  对比净值变化与股指收益,我们看到2018年10月份A股暴跌时,该产品取得正收益;11月跑赢沪深300,但跑输中证500;12月继续保持正收益,跑赢两大股指。但从2019年1月起,该产品收益为负,虽然2月收益转正,但大幅跑输沪深300和中证500。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过去五个月股指上下波动明显,但该产品净值涨跌幅度极小,有类固收产品的色彩。

  上述产品展现的特征,在私募同类策略产品中较为普遍。

  指数增强跑输业绩基准

  目前,市场上通过基本面/价量策略选股还包括公募基金的指数增强产品。该策略采用量化多因子构建选股组合,通过偏离业绩基准的因子敞口获取超额收益。

  如下图所示,我们选取了1月1日-2月26日这个时间段,观察公募指数增强型产品年内超额收益情况。

  同期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涨幅为22.39%和20.89%,但上述产品全部未产生超额收益。上述产品跑输业绩基准的情况,在公募同类策略产品中较为普遍。

  “落后”原因众说纷纭

  对于中性策略和指数增强的“踏空”原因,市场有不同观点。

  河东资产首席投资官傅刚对华尔街见闻指出,近期股指期货基差上升后,中性策略的对冲端受到了较大影响,待3月份期指换仓后,基差损失会逐步消失。但最近三个月,市场风格出现逆转,若基金经理在中性策略选股模型个人风格偏向太重,就很难获取超额收益。

  华尔街见闻与多家量化私募交流后,发现有多种原因。比如,去年三季度开始,市场缩量明显、交易活跃度下滑,高频为主的中性策略开始遇到困境。特别是股票质押问题暴露和解决民企纾困大背景,市场风向开始转向了垃圾股和超跌股,导致基本面因子为主的投资模型增强水平有限。

  1月份商誉减值引发上市公司业绩“大洗澡”,但这类业绩爆雷公司出现股价快速上涨,市场炒作基本面不佳的题材股和概念股。

  如上图所示,截至3月5日,今年以来业绩爆雷指数已上涨38.83%。

  河东资产傅刚分析称,部分中性策略基金经理在选股模型中,可能高配了优质基本面公司。近期市场情绪出现变化,部分价值类因子表现不稳定,因此短时间内出现了业绩落后的现象。

  换言之,坚持基本面量化选股的基金经理,低配了基本面较差的股票,未能“追随”题材概念股暴涨行情。

  对于指数增强策略的回撤,海通证券冯佳睿团队总结了如下三大原因:

  1)低beta:指数增强策略由于仓位管理、因子使用、择时等因素,近2年来存在低beta特征;

  2)因子失效:2019年2月,常用的低换手、低波动、高盈利、高增长因子表现与历史长期、2019年1月都出现了大幅反向;

  3)行业配置:2019年2月各行业之间出现较大的区分度,在多因子模型失效的前提下,基于个股多因子打分所造成的行业错配也会导致回撤。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指数增强产品阶段落后于纯指数产品,在历史上也不乏其例,但通常都是阶段性时间的表现。从长期看,内地指数增强产品还是有机会博取长期超额收益的。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jijin/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