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明确的经济运行新特点。由此,包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内的七大工作任务,被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方面,会议指出,我国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后潜力更大。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环境,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让老百姓(603883,股吧)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
会议还强调,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方面,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该如何把握满足最终需求、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的工作要点?为此,中国经济时报邀请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进行了解读。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用意何在?
苏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背景,是中美正面临着贸易摩擦。在贸易摩擦的影响下,预计我国明年出口需求会有所下降,因此,扩大国内市场势在必行。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总是依赖外需,我们迟早需要强大的国内市场来拉动。
韩保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主要用意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外需和中美贸易摩擦的角度来看,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下,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我国的比较优势是有巨大潜力的国内市场,我国经济和居民收入正保持稳定增长、中高端需求也在快速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内需求的空间非常巨大。
因此,通过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人们的需求潜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解决依靠外需、需求外溢的问题,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最终目的。
中国经济时报: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具体安排中,提出了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两方面工作要点,你认为这透露了哪些信号?
苏剑: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主要是从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着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两方面工作要点,正是基于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要求。
一方面,中国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最终需求。若没有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就意味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这也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
另一方面,发展经济就必须激发生产力,而生产力的提高就需要投资的拉动。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投资不仅是要提高总量,更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质量。因此,有针对性地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才能发挥出投资的关键作用。
韩保江:首先,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需要扩大内需,而要有效地拓展内需,就要从最终需求着手。其次,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进程仍然在加快。在此过程中,衍生出许多建设需求,投资空间很大。因此,扩大终端需求、发挥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贡献还有巨大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这两点,其用意还是想通过消费和投资两个轮子来撬动国内需求,通过国内需求的扩大,为实现“六稳”创造基础条件。
中国经济时报:在如何满足最终需求、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上,你有哪些具体建议?
苏剑:我国现阶段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潜力巨大,相辅相成。尤其是在公共服务和第三产业方面,包括各种市政基础设施、城际交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投资,都是围绕服务消费而展开,这将为消费升级特别是创新型消费的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从扩大消费的角度来看,接下来的重点是要扩大高端服务业的消费,包括旅游、保险、金融、法律等方面。同时,在政府服务上,要贯彻“四个全面”,规范政府行为,让政府能够提供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服务。此外,还要通过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保障企业家、员工与消费者的人身与财产权利,进而提高投资积极性、生产积极性和个人消费安全,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些都是扩大高端服务消费的重要方面。
韩保江:从终端需求来看,除了人们对物质需求的量和质有了更高要求之外,对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需求也在呈几何级数增长,尤其是在教育、医疗、养老、旅游文化甚至一些公共需求方面,都呈快速增长。除服务业外,一些传统领域通过提高产业质量、产品质量,进一步激发人们对物质产品需求的空间也还巨大。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结构由过去的“重型结构”向“轻型结构”转变,在继续保持传统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发展一些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
从投资需求来看,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例,过去我们城镇化比较强调表面,对于地下的基础工程,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和地下管廊建设还有所欠缺。同时,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在高端医院、高端教育、城市轨道交通等方面的缺口也很大。可以说,国内的投资领域、投资空间还远远没有像成熟的工业化国家和城市化国家那样已经饱和,我们还有很多的投资空间,投资余地仍在。下一步,要有针对性地引导投资,将社会资源向这些方面扩散。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