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拟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决定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并研究部署一季度经济工作。
![]() |
![]() |
![]() |
业内普遍预计,宏观政策已出现明显拐点,今年财政和货币政策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更多稳增长的宽松政策将出台,随着宽松政策的落地,预计今年下半年经济有望企稳,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在6%-6.5%之间。
经济下行压力定调略有变化
李克强指出,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困难挑战,全国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努力攻坚克难,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各项指标匹配良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 |
展望今年的经济走势,李克强表示,今年我国发展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更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工作艰巨繁重。
![]() |
作为定调2019年经济政策的“风向标”,去年10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作为具体部署2019年经济政策走向的重要会议,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则是“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相比之下,此次李克强提出“今年我国发展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更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同一天(1月14日)公布的中国12月进出口数据双双录得同比负增长,大幅不及市场预期。外贸数据的意外疲软加剧了市场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受此拖累,14日A股、港股下跌,欧洲股市跌幅也随之扩大,奢侈品和科技股领跌。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姜超团队甚至提醒称,2018年12月PPI大幅下降至0.9%,预计1月PPI将将至0左右,2月PPI或将正式转负,通缩风险已近在眼前。
![]() |
面对加大的下行压力,逆周期政策的及时对冲“托底”尤为必要。李克强就表示,今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坚持不搞“大水漫灌”,通过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精准发力,依靠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依靠市场活力顶住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要通过深化‘放管服’等改革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进一步压减行政审批,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合法产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铲除滋生寻租、腐败的土壤。清理规范各部门现有行政处罚,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李克强称。
![]() |
“越是形势困难,越要尽心履职、积极作为。”李克强强调,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工作紧迫感,推动各项工作早部署、早启动、早见效,尤其是要把既定的惠企利民政策举措尽快落地,千方百计纾解企业困难,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痛点和期盼,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力争一季度起好步,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创造良好条件。
从李克强的上述表述看,今年政府将出台更多改革开放举措,目的在于“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就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负的,2019年出口增速肯定是个位数,甚至会低于5%;因此,2019年GDP的增速预测会在6%以上,但不会破6%。2019年政府对新动能的支持力度会加大,对处于上升期的新兴企业会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近日频吹风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给财政、货币政策更多的“施展”空间。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就对记者表示,由于经济下行的风险显现,宏观政策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拐点,货币、财政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旨在扩大内需、抵御或者抵消经济下行的风险,具体来说,今年宏观政策有望实施三大刺激或宽松举措:
一是对企业减税降费,以及降低社保税率。减税降费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至少有相当于1%以上的GDP空间可以做上述两方面减税的计划。
二是定向的信贷宽松,这次不是定向房地产、地方政府、国企,主要是定向民企、中小企业,这是2008年以来几轮宏观调控里前所未有的。
定向的货币宽松主要是通过降准、窗口指导,以及给银行提供更多的激励和压力,使得降准释放的资金流向民营企业。
三是给地方政府更多的空间发债,地方政府可以有选择性的增加对地铁、高铁、城际铁路、以及所谓“新基建”领域的投资。
“这三大刺激措施中任何一个措施单独拿出来看,都不足以抵消所有的下行风险,但是三管齐下会产生’共振’。所以今年下半年随着这三大措施的落地和实施,预计经济会出现企稳甚至于温和回升。”屈宏斌称。
除了三大措施之外,屈宏斌也强调,改革仍是非常重要的政策选项。今年的改革将主要集中按竞争中性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其目的是创造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这种改革和前三大措施中的两大措施(定向信贷宽松、减税降准)相结合,会促进民营企业进入新的时代助一臂之力。同时,改革也有利于促进中美贸易谈判的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财政和货币政策都会发挥逆周期调节的作用,但正如李克强所强调的“坚决不搞大水漫灌”,货币政策作为总量政策,进一步宽松的边际效应也在减弱,因此,相比于出台多轮降准、甚至是降息的宽松货币政策,市场更期待今年财政政策能更多发力。
财政政策的积极发力,则是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一方面是为企业、个人减税降费,扩大财政投资;另一方面,则是要压缩不必要的财政支出,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
李克强就强调,要厉行节约,带头过“紧日子”。继续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严控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加强公共资源配置、国资国企和资金资源密集等领域监管。加大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惩治力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 |
李克强在会上还强调,要尽快拿出应对当前错综复杂形势、能有力推动改革发展和让群众受益的硬招实招,踏实苦干,积极有为,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