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方案初稿已成形(多图)

  聚焦央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1)

  本报记者 张一鸣

  自十九大首次确定将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列入国企改革任务中后,更多细节陆续对外披露。在近日举行的“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座谈会”上,国务院国资委透露将对10家试点企业设定3年左右的实施期限,在业绩考核、工资总额、规划投资、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方面放权,同时鼓励企业综合运用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各项国企改革政策措施。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打造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实施方案,已经形成初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贾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开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试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国际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主体越来越依靠企业,尤其是世界一流的大型企业。国内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有新的突破,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在各自领域领先的中央企业,放权松绑、深化改革试点,既能探索世界一流企业的成长之道,又能为更大范围内的深化国企改革积累经验,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年整体上取得显著成效

  1月25日披露的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中,航天科技(000901)、中国石油(601857)、国家电网、中国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移动、中航集团、中国建筑(601668)、中国中车(601766)集团、中广核位列其中。

  座谈会上披露信息显示,示范企业将在今年3月底前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形成“顶层设计”和“路线图”,3年左右在部分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整体上取得显著成效。

  国务院国资委总会计师白英姿透露,选择上述10家企业有三方面考虑,首先世界一流企业应当是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在效率指标、效益指标、产品服务品质等方面的领先企业,在践行新发展理念、履行社会责任、拥有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范企业;其次,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互有侧重,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重点选择主营业务突出、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产业集团公司;最后,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要在公司治理、国际资源配置、引领行业发展、人才队伍等方面优势比较突出,具备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条件。

  公开信息显示,10家入选的试点企业中,8家位列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其余两家企业在中央企业中整体经营情况排名靠前,在各自的行业里具有领先优势。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翁杰明在座谈会上表示,国企改革进入关键阶段,2019年国资委在全面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的基础上,重点聚焦相关领域和环节,争取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推进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是2019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企一策”加大授权力度

  10家试点企业将有望成为新一轮改革放权的直接受益者。翁杰明表示,国资委将积极主动作为,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创造条件,调整监管手段,真正落实企业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

  他透露,将加大对示范企业授权力度,积极支持示范企业改革发展,统一授权和个性化授权相结合,对示范企业一些共性事项,进行统一授权放权,示范企业也可以提出个性化授权申请,国资委按照“一企一策”研究明确授权事项。同时建立授权调整机制,示范企业不能规范履行所授权力的,国资委将取消授权并追究责任。

  具体而言,示范企业可提出创

  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关键指标,经过国资委同意,纳入对示范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范围;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收入分配管理规范的示范企业,可实行工资总额预算备案制;对行业周期特征明显,经济效益波动大的企业,可探索跨年度周期工资总额管理;示范企业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自主决定重大担保管理、债务风险管控和部分债权类融资事项;示范企业自主决策商业一类子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等改革事项,在不低于合理持股比例的前提下自主决策回购和增发一定比例的股份用于开展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向国资委事中、事后备案。

  在激励政策上,试点企业将可以推动所属子企业依法依规采取股权、期权、分红以及员工持股等多种方式开展中长期激励;对围绕主业发展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子企业,对关键核心团队可内部实行市场化薪酬制度;强化科技人员创新激励,鼓励示范企业按照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的有关规定,加大对核心团队的激励力度;科技创新型企业可探索实施核心团队员工持股计划;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敢于担当者撑腰鼓劲。

  贾涛认为,国资委举措精准点出问题关键所在,也是国资委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型的积极探索。一类是试点企业在符合政策导向下的自主经营,另一类是试点企业的激励机制,都着眼于理顺当前国企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为试点企业“松绑”,使其更好地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翁杰明表示,示范企业要提升开放水平,努力成为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实现集群式走出去,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示范工程;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加快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生产服务网络,聚焦主业,选好境外布局的国别和领域。国际化项目布局要实事求是,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要不断提高国际化收入,亦要有合理的投资回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在行业技术发展前列,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在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在净资产收益率、产品和服务品质等方面成为全球行业中的领先企业。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jinrong/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