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熊湘怡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中央针对民间“融资难”的呼声,出台了多项举措对民营企业进行“输血”。“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而贷款难又难在担保上,输血管道的最后一公里存在梗阻。”哈尔滨均信担保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华讲述了他多年来的从业感受,从中也能窥见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制约因素。
1
保驾民企融资“最后一公里”
张建华从事担保这一行已有十余年,见证了民营企业和融资担保行业的起伏。“过去很多年,民营担保公司一直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
张建华说,中小微企业一般都没有渠道获取直接融资,进行间接融资时,又总是面临抵押物不足和经营达不到银行标准等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担保公司为他们提供信用担保,帮助他们打通这“最后一公里”。“我们民营担保公司和中小微企业同为民营性质,可以说是‘门当户对’,所以我们在开展业务时,非常了解中小企业的痛点所在,在充分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灵活地设计担保方案,把很多原本达不到银行信贷门槛的小微企业纳入担保范围,使其得到享有正规贷款的机会。”
“以我们公司为例。我们收2%左右的担保费,加上银行贷款本身5%-8%的利率,最后给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大约不超过10%的利率,远远低于民间动辄20%、30%的借贷成本。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对贷款对象的调查非常细致,因为一旦企业还不上款,我们就必须100%代偿,所以防风险工作做得非常认真。公司成立17年,为一万多家中小微企业进行了担保,在全省有41个分公司,累计担保260多亿元,在很多县域都填补了担保服务空白,但没有给银行带来一笔不良贷款,很不容易。”
银行有着比较严格的信贷考核指标,贷款又是终身责任制,“服务中小微企业风险大、成本高,更要肩负问责追责风险,导致很多基层银行不敢贷也不愿贷。”融资性担保行业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创造了信用,延长了信用链条,分散了信贷风险,是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是银行信贷的有益补充。
2
国有担保机构快速扩大
民营担保机构生存维艰
张建华说,近年的趋势是国有担保公司越来越多、越来越大。2017年国务院出台的《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提出“国家推动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公司。”各地也普遍强调加强国有(政策性)担保体系并投入大量资金;一些扶持政策也主要面向国有担保公司,如2018年财政部和工信部“小微企业担保业务奖补政策”就规定“2019年以政策性担保机构数据作为分配依据”,而以前都是按业绩奖励,不看出身。
张建华说:“政府支持担保业发展是好事。但从目前的实际运行效果来说,政策性担保公司发挥的作用不够突出。”
融资担保的基本功能是杠杆放大,在制度设计上可以放大10倍。但据统计,2017年我国担保业以1.17万亿净资产仅办理贷款担保1.7万亿元,放大倍数仅为1.45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比以前正常情形3倍左右下降了50%以上。根据新世纪评级公司对2018年度我国融资担保行业的调查显示,2017年以来,多地省属融资担保机构得到了国有资本金的补充或政府资金的直接注入,但与此同时,间接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占比却持续下降,晋商信用、天府信用、重庆进出口担保、广东再担保等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同期末直保业务余额比重的70%以上都是来自于金融产品增信业务,而市级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放大倍数也通常维持在2-3倍的较低水平。
相比之下,据河北省融资担保协会的报告指出,到2018年12月份,河北省有国有融资担保机构99家、民营融资担保机构169家,民营融资担保机构数量和担保责任余额占比均超过60%。
国有担保公司主要服务对象大多为政府平台和中型以上企业,因为国有担保公司面临体制、技术和成本上的不对称问题,也受到严格约束和考核,要保值增值、要问责追责,很难做到主要为中小微企业服务。据知情人士透露,某省省级融资担保机构的支小支农担保业务占比不到20%。对此,今年2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要坚守支小支农融资担保主业,主动剥离政府债券发行和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担保业务,不得向非融资担保机构进行股权投资,逐步压缩大中型企业担保业务规模,确保支小支农担保业务占比达到80%以上。
张建华认为,国有担保公司的膨胀有可能强化金融服务在国有系统的“信用闭环”,民营担保公司面对小微企业嗷嗷待哺的巨大担保需求,却难以得到政策和银行支持,很多银行也重点看担保公司出身,愿意与政府背书的国有担保公司合作,不与民营担保公司合作或降低授信。“2018年又赶上去杠杆的大环境,民营担保公司放大倍数和担保额度被进一步压降,而压下来这部分主要就是小微企业贷款,他们融资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
张建华表示:“以前我们与工商银行(601398)合作,支持双城市雀巢公司养殖户奶源建设,由均信提供担保、工商银行给养殖户提供奶牛贷款,牛奶定向供给雀巢公司,每个月拿三分之一奶款还贷款,政府还给贴息,合作非常顺利,基本上做到了零风险,奶牛养殖也扩展了一倍。但是工行因为在北京与当地民营担保公司合作出现了风险,就在全国范围内一刀切停止了与民营担保公司合作,非常可惜。”
3
呼吁破除“所有制偏见”
坚持市场化道路
重阳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等业内人士认为,服务于小微和三农的融资担保属于准公共产品,应该成为政策性担保公司的主要业务。但2019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释放,中小微企业仍将面临经营压力增大、违约风险上升等问题,因此既要促进国有融资担保机构更好地发挥作用,也要鼓励支持民营融资担保机构健康发展,二者共同为民营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
“担保业的风险不是所有制决定的,从河北省实际情况看,国有担保机构出现的风险大于民营担保机构。民营担保机构在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上则显示了实现把控风险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河北省融资担保协会认为,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民营融资担保机构仍然会在服务中小微企业上保持专注主业、服务贴近、方式灵活等业务优势。
融资担保是非常复杂、非常细致的金融服务,如果主要靠财政资金发展国有担保业,不光是体制机制带来的服务效果问题,还可能带来财政负担加重和政府未来风险加大的问题。张建华说:“社会资金和资本市场目前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如新三板2015年至今对所有担保公司实行不许挂牌、不许融资、不许分层的三不政策,不利于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发展担保事业。”
张建华建议,发展融资担保业属于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短板的供给侧改革,要注意坚持市场化而不是国有化。“政府在政策取向上应该一视同仁,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和民营融资担保机构,在本质属性上都是融资担保机构,都是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市场主体,不应该强调所有制差异;在支持导向上,应该是谁服务小微企业,国家就应该支持谁。”
相关专家学者呼吁担保业发展坚持“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一是政府和银行加强对民营担保公司支持,充分调动发挥民营担保公司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独特作用;二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担保机构,财政资金注资参股优质民营担保公司,将政府信用与市场化机制相结合,既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又避免将担保风险变成财政风险;三是支持担保公司上市融资发展,“资本市场不可能直接支持到小微企业,但资本市场可以支持担保公司、通过其杠杆放大功能去支持更多中小微企业。”
总监制:王磊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黄俊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