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6日,中国证监会迎来执掌帅印的新主席易会满。这也是从1992年10月证监会成立,在不到27年的时间里,换上的第9任主席,平均每任3年。
易会满,中国工商银行(601398)原董事长,34年工商银行工作经验,“草根”“逆袭”的标签让这位新主席格外亲民,但就在官宣新主席上任前,其银行业履历就已成为市场议论的焦点。
从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到第九任主席易会满,证监会主席都出自银行系统,从人民银行到四大商业银行,行长们轮流坐庄。
“术业有专攻,银行作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机构,和股市作为以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本来就有巨大的差距。作为股民,还是希望未来能有更懂证券市场,在证券业任职经验更丰富的主席出现。”
且不说从监管技术上有所缺憾,单从管理思维上看的确有很大差异,商业银行是风险的厌恶者,而非银金融机构是风险的偏好者,所以银行系统的管理者转变身份后,首先转变的就是管理思维方式。
但就算是一位证券专家真的就能够解决中国股市基本问题吗?其实,中国股市历来就不是股市自身的问题。
证监会主席到底有多难?媒体比作那是“坐在火山口”,证监会第一任主席刘鸿儒曾说,这活儿不好干,股价涨领导有意见,股价跌股民不干。
但说容易也容易,不涨不跌不就行了。前主席刘士余在任三年,中国股市稳稳地从2600点到2600点,却也没逃得过投资者的诘难,毕竟没有起伏,那还能叫市场吗?
其实,早在2000年2月,周小川入主证监会,主席们在理念上已经发生改变:“市场能解决的就让市场去解决吧,咱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也不当教练员。”而且其后的几任主席也都达成共识,证监会不以调控股市为己任,股市的涨跌亦不是证监会政绩的标准。
话虽这么讲,谁又能不顾市场的“颜面”。可一旦要“照顾”,在技术层面上容易出现过度作为。“现在的证监会与我们最初设计的已经大不相同。而且越往后越看到,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表现得越来越强烈。现在资本市场几乎所有大事小事,它都管上了,当初我们所设想的那个抓坏人、防止出事,然后让市场自己去发展,这个状态已经是明日黄花了。”曾担任证监会首席律师兼发行部主任、也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初推动者的高西庆,最近曾感言。
股票投资本来是盈亏自负的事,但既然是人为干预的市场,就要有人为此负责,证监会门口经常有堵门讨说法的也就不足为奇。股民已经把历任主席当成了理财经理,干得好不好,要看到底让没让股民的腰包鼓起来。
易主席上任第一天,各种分析满天飞,其中都寄托了股民太多的期许。
“向前进、向前进,主席的责任重,股民的委屈深”,中国股市的确冷太久了,而中国股市想迎来暖风,首先要从上到下接受一个事实——股市就是风险场所。
著名投行人士、资本市场观察家王骥跃对新任主席谏言:“坚定市场化、法制化方向不动摇,中国股市才有希望。相信市场、尊重市场,减少对市场运行的行政干涉,充分发挥市场自主创新能力,让市场主体之间博弈而不是与监管博弈。”看似简单的朴素真理,做到却并不易。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和未来,中国证券市场必将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规范、国际化。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