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第一次关于财经政策大辩论 都说了什么【组图】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关于财经政策的大辩论(又称“盐铁会议”),在公元前八一年举行。这是一场具有复杂政治背景的会议,并且,对汉代及今后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次集会被后人称为“盐铁会议”。大约三十年后的宣帝末期,庐江郡太守丞汝南桓宽整理了会议原始记录,著《盐铁论》一书。

会议背景

谏大夫杜延年向辅政大臣霍光建议:“现在年景不好,一些农民流落他乡,应该恢复文帝时的政局,提倡节俭,对下宽和,争取百姓支持。”辅政大臣霍光同意了他“重视民生”的意见,就让各地推举民间知名人士——贤良文学,集中到首都长安开会,讨论民间疾苦,指陈国家政策。

辩论会的各方力量

辅政大臣霍光霍光与最高检察长(御史大夫)桑弘羊,二人矛盾很深,除了权力斗争之外,二人政见也不同。霍光主张继续《轮台诏》抚恤民生的精神逐步改革武帝旧政。

除霍光、桑弘羊两方以外,盐铁会议还有第三股政治力量——儒生。

大辩论的会场,由宰相田千秋,最高检察长(御史大夫)桑弘羊,与其助手,坐在上座。由郡国推荐的八位“贤良”人士,跟同样由全国各郡国推荐的儒家知识分子(文学)五十余人,坐在下面两边,这种做法与现代一般的会议情形相似,成一个U字形;而在角落里,则坐着政府官员,担任记录。

大辩论整容

汉代的“贤良”,是指已经取得功名的儒生;“文学”,是指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名士。参加这次会议的“贤良文学”有60余名,其中,留下姓名的只有茂陵唐生、鲁国万生、汝南朱子伯、中山刘子雍、九江祝生等少数人。

政府官员参加会议的有丞相田千秋、兼领大司农的御史大夫桑弘羊,还有丞相府的属官丞相史和御史大夫的属官御史。

大辩论会的焦点

会议争论的焦点:盐铁酒专卖的财政政策。

中国历史上盐专卖,起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始作俑者是管仲;铁与酒专卖则起于西汉武帝。

第一场大辩论

御史大夫桑弘羊站在政府立场,要求开辟财源,要求击溃匈奴,要求严刑峻法。

“贤良”和儒家学派知识分子,因来自民间,深刻了解人民的痛苦,所以要求自由经济,要求不再发动战争,要求制止滥用酷刑。

针锋相对的结果,政府只能做稍微的,不关痛痒的让步,那就是废除酒的专卖,和其中一个小地区的铁器专卖。而整个国家的禁忌政策,并没有改变。

第二场大辩论

正式的讨论会结束之后,贤良文学要返回各地,因为言犹未尽,在他们向丞相和御史大夫辞行时,又接着爆发了意想不到的辩论。

一位没有记载姓名的“贤良”,有一段控诉的话,使人感受最深,他说:

“每天舒舒服服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有钱人,不会了解每天筹不到钱还债,付不出赋税给官吏的人的忧愁;

穿着高贵丝料和高贵鞋袜,吃着白米鱼肉的人,不会了解粗布单一的寒冷,和糠皮粗饭的难以下咽;

耳朵听着美妙美妙的音乐,眼睛看着小丑表演娱乐的人,不会了解冒着象雨一样的箭矢,在战场上跟敌人厮杀的危险;

坐在窗明几净的桌旁,挥动笔杆,玩弄法律,判决诉讼胜负的人,不会了解手铐脚镣的痛苦,和酷刑拷掠的残忍。”

这次会议,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政府一方与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民间一方相互辩论得非常激烈。

大辩论结果

大辩论针锋相对的结果,政府只能做稍微的,不关痛痒的让步,那就是废除酒的专卖,和其中一个小地区的铁器专卖。而整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变。

著名的《盐铁论》出台

事过30年后,庐江太守丞(相当于今副省长)桓宽根据会议的官方记录,加以推衍整理,增广条目,把双方互相责难的问题详尽地记述出来,写成《盐铁论》。

采用对话文体,以生动的语言真实反映了当时的辩论情景,成为后人了解和研究西汉中叶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的重要历史资料。

较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要早一千八百年。

大辩论的影响

盐铁会议,不仅在政治上是终止武帝的战争政策、转入新的休养生息的和平状态的开始和标志,也是思想上终止汉初儒、法合流,重新恢复先秦孔孟思想传统的历史契机。

正是由于这种历史契机,经过盐铁会议,儒家思想重新倔起,在宣帝时期进一步得势,从此进入儒家协助独裁统治的中国特色封建历史。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iancaimi.cn/licai/5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