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多次“喊话”资本市场加强制度建设 “深改十二条”有序推进落实(组图)

主持人刘斯会:资本市场新一轮改革举措正在全面、有序推进。今日,本报聚焦“深改十二条”的落地情况,梳理金融委对于资本市场的几次核心观点,关注目前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情况,采访业内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解读。

■本报记者 孟珂

在“深改十二条”公布后的两个多月时间内,资本市场新一轮改革举措正在全面、有序推进。

具体来看:10月11日,证监会表示,拟启动并于近期推出沪深港通南向投资者识别码制度,进一步加强内地与中国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同日,证监会明确取消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10月17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座谈会提出,推动出台私募基金条例,抓紧修订私募基金监管办法,完善基础制度建设;10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优化重组上市监管制度;10月20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明确表示,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化新三板改革,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安排,畅通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对接渠道。11月8日,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等再融资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同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就科创板上市公司再融资相关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11月15日,证监会全面推开H股“全流通”改革。

证监会在9月10日召开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短板;狠抓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等12条的重点改革。

随着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资本市场将呈现哪些新面貌?

中信改革发展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注册制试点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更加开放,上市各个环节更加透明严格,多层次资本市场基本建成。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得到大幅修复,IPO、再融资发行不断常态化,对实体经济发挥得更强的支撑作用;二是随着政策的不断松绑,市场化并购重组浪潮有回暖迹象,更加有效服务我国实体经济转型;三是资本市场更加开放和包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四是资本市场机制得到优化和改进,自身韧性显著加强,能够更加有效的应对股市波动和外部环境扰动;五是市场生态得到不断进化,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投资者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简称:金融委)会议多次对资本市场提出要求。如11月6日、11月28日,两次金融委会议都强调,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

“从目前看,今年以来提及的各项改革均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整体符合监管规划及市场预期。同时,在某些改革方面,甚至远超预期,成效显著,市场评价较高,如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等方面。”何南野说。

谈及在改革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时,何南野认为,在改革当中,一是要注意使改革能有效符合实际情况,要在实践当中不断优化改革行为,以充分发挥改革的效能;二是应注重顶层规划及全局角度,要从方方面面加速资本市场改革;三是改革要稳扎稳打,注意防范因改革过快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四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理念,让我国资本市场能够朝着市场化、法治化方向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版权声明:本站(钱财迷)内容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qiancaimi.cn/jinrong/11458.html